维基揭秘网网站网址
贡献者: | webuser101 | 点击数: | 累积有39188人浏览 |
网站指数: | ![]() | 受欢迎度: | 10 |
网站类别: | 美洲网站 | 主页标签: | 维基揭秘网 |
网站首页: | 网站网址为何没被显示?如何才能显示? | ||
导航目录: | 社会文化 > 国外网址 > 美洲网站 | ||
网站简介: | kileaks(维基泄密)是一个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成立于2006年12月,目的为揭露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 |
申明:本资料取之于网,任何公司或个人参考使用本资料请自辨真伪、后果自负。在此特别感谢您对百万站的支持与厚爱!
贡献者: | webuser101 | 点击数: | 累积有39188人浏览 |
网站指数: | ![]() | 受欢迎度: | 10 |
网站类别: | 美洲网站 | 主页标签: | 维基揭秘网 |
网站首页: | 网站网址为何没被显示?如何才能显示? | ||
导航目录: | 社会文化 > 国外网址 > 美洲网站 | ||
网站简介: | kileaks(维基泄密)是一个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成立于2006年12月,目的为揭露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 |
kileaks(维基泄密)是一个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成立于2006年12月,目的为揭露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该网站声称其数据源不可追查亦不被审查。“维基泄密”没有总部或传统的基础设施,该网站依靠服务器和数十个国家的支持者,它本身具有秘密特征,相对而言很少受到律师或地方政府的压力。2010年7月26日,“维基解密”在《纽约时报》《卫报》和《镜报》配合下,在网上公开了多达9.2万份的驻阿美军秘密文件,引起轩然大波。这一大宗军事情报泄密事件,被认为是美国1971年“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的“2.0版本”。
维基泄密中文: http://www.wikileaks.org
朱利安·阿桑奇被称为“黑客罗宾汉”,作为“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朱利安 阿桑奇认为,透露公共治理机构的秘密文件和信息,对大众来说是件有益的事。9万多份驻阿美军秘密文件的泄密让他足以成为创造历史的人物。
核心管理人员
其核心管理人员有5人,其中一人名叫丹尼尔·施密特。施密特现年32岁,是一名德国人,生活在柏林。他长得又高又瘦,戴一副黑边眼镜,留着小胡子。此前,他在一家私人公司当网络工程师,后辞职专门运作该网站。和其他负责人一样,他实际上是在自己家工作,也不拿工资,尽管他是全职工作,每天工作数小时,几乎没有休息日。
丹尼尔·施密特表示‘维基泄密’所传递的信息是,你要么自己选择透明,要么‘被透明’。”5名核心人员每天更新网站的内容,将网友上传的材料去芜存精。这些材料有1/3的被立即删除,其中包括一些人自己胡乱编写的所谓揭露性材料、恶搞的东西以及--的文件。其余的则由数百名专家来帮助审核。数百名专家中既有法律人士,也有笔迹鉴定专家和视频加密专家。当然,他们都是志愿者。平均每天约有30份敏感文件被网友贴到该网站上,供全球网民观看。 为了免遭人身攻击或吃官司,只有施密特和阿桑奇公开了自己在网站中扮演的角色。
维基解密-运作方式
用户可以通过表单匿名上传材料,然后“维基解密”给予核实。作为给嵌入表单的回报,这些网站将得到经过核实的保密文档,并首发报道。“维基解密”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转发这些新闻故事,并自由传播。
目前(指2009年)“维基解密”提供三种文档提交方式:上传到网站,email和邮件。截止到2009年10月末,该机构已经发布了120多万份文档。“维基解密”称此举很可能会改善调查性报道的质量,减少政府腐败,重建企业--文化。[3]
维基解密这家网站专门致力于“泄密”,平均每天贴出30份敏感文件,但美国政府却拿它无可奈何,因为它“深藏不露”。该网站创立者为澳大利亚记者朱利安·阿桑奇,该网站由一些新闻记者、技术人员以及活动家来运行,内容可谓“兼收并蓄”。
维基解密-盈利模式
该网站的盈利模式仍是个问题。直到现在,该网站的运营资金仍来自志愿者的捐助以及团队成员自掏腰包。据说费用每年为30万美元,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支付服务器和技术支持的费用。借助现在的超高人气,该网站正想方设法吸引新的捐助者以及基金会的支持。
这个网址并不是所有的电脑都可以打得开的,针对网络环境,有的还需要设置代理服务器方可进行访问。
什么是网址?
网址,英文名:web site
计算机是个数字世界,任何信息在计算机中都被表示成数字化的形式,即使人名在计算机中表示,都有相应的数字代码与之对应。在网络世界中,为了准确地找到目的计算机,每一台计算机都必须标有唯一的一个地址。就像打电话必须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这一号码也必须是唯一的一样。通常,这一地址用四个十进制数表示,中间用小数点隔开,称为IP地址,IP是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的缩写。
域名(DOMAIN NAME)
Internet地址中的一项,与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对应的一串容易记忆的字符,由若干个从a到z的26个拉丁字母及1到0的10个阿拉伯数字及“一”、“.”符号构成并按一定的层次和逻辑排列。目前也有一些国家在开发其他语言的域名,如中文域名。域名不仅便于记忆,而且即使在IP地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翻译对应关系,域名仍可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