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网站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会员中心 会员登录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收藏百万站   百万学院 百万学院  
 
 
»点评此站

贵州大学

贡献者:editor008点击数: 累积有11831人浏览
网站指数:网站指数点此查看 受欢迎度:12
网站类别:教育大学主页标签:贵州 
网站首页:网站网址为何没被显示?如何才能显示?
导航目录:地方服务 > 贵州网站目录 > 教育大学
网站简介:贵州大学是贵州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分享到:

申明:本资料取之于网,任何公司或个人参考使用本资料请自辨真伪、后果自负。在此特别感谢您对百万站的支持与厚爱!
»点此完善

百万站官网资料-贵州大学

本类最新加入网站本类最新播报:网帮你网

贵州大学简介
  贵州大学是贵州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亲笔题写校名。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停办,在其原址建立贵州农学院,1958年恢复重建贵州大学,同年建立贵州工学院。1997年8月,贵州大学、贵州农学院、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为贵州大学,成为贵州省唯一按“211工程”框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同时也是教育部在西部省(区)重点扶持的大学之一。2004年8月,贵州大学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贵州大学,同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协议共建贵州大学。2005年9月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贵州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虽然校名几经更迭,校址几度变迁,历经沧桑,但百年传承,薪火相继,始终坚持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己任,学校由小到大,由弱渐强,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凝炼了“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和孕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学校现有普通本科教育20个学院,3个公共教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2152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5053人,研究生4360人(博士生123人),外国留学生52人。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15万余名各类人才。
  学校现有农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24个省级重点学科; 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3个国家重大项目博士后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
  现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112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1大学科门类,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建设了38个优势特色专业,其中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3个,二类特色专业2个,贵州省示范性专业17个。
  现有专任教师237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1人,硕士学位的教师 1001人。师资队伍中教授299人、副教授714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8人,享受国务院和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2人,贵州省首批核心专家6人,省管专家60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50人;全国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33人,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9人。
  校园占地面积252.46万平方米(3786.89亩)。校舍建筑面积89.2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9.67万平方米。现有各类教学实验室81个,校内外实习基地207个。单价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9213.27万元,各类教学实验室配置完善,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图书馆馆藏图书文献总量381.31万册,电子图书160.34万册。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贵州主节点,校园网覆盖全校,实现了教学科研、图书文献检索和办公管理的网络化。现有室内外体育场馆面积21.02万平方米,建有省内一流的多功能体育馆一座。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15.87台、多媒体教室座位数52.73个、语音室座位数9.87个。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被教育部列为“人文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教改立项247项,其中国家级19项、省级87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3项;开展了品牌特色专业和重点课程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25门,校级重点课程101门;主编教材123部,获省级奖6部,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教务处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称号。
  学校现有省级以上科研机构32个,其中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 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4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07项,其中,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188项,省部级课题1019项;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18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授权70项,出版学术专著212部,发表学术论文9673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95篇。2006年获全国高校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称号。学校坚持以科技服务社会,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优势,通过理论研究、政策建议、项目咨询等形式,积极为地方重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作出贡献。学校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公开出版《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艺术版)、《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和《山地农业生物学报》等学术期刊。贵州大学出版社是目前贵州省高校中唯一的出版社。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我校被设立为十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之一。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办学空间不断拓展,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尤其是在亚太大学联盟组织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三年来,学校共派出300多人次到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参加学术交流、进修和短期学术访问;共接待包括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约翰·内格罗蓬特(John D. Negroponte)及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拳联主席吴经国,香港特首曾荫权等700多人次来校参观访问;先后邀请了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约瑟夫·斯蒂格里茨(Joseph E. Stilglitz),澳大利亚皇家科学院院士、悉尼大学教授里奥纳多·林朵伊(Lenoard F..Lindoy)博士等在内的20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学校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努力创建良好整洁的校园文明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贵州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1998年以来连年被评为全国、全省“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2008年在贵州省高校首届“优美校园”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贵州大学校歌释义
  “溪山如黛,常沐春风,学府起黔中”,采用比兴手法,既是取景,又是抒情,更是写实。意谓黔中大地之上,遥望溪山美景,蓝天白云之下,林木郁郁葱葱,溪水如碧玉织带,一派生机,有如染上了薄薄的一层墨绿色,一座气势宏伟的现代型学府拔地而起,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如今自然与人文相互衬映,人与万物都沐浴在春风化雨之中,显得更加地灵人杰,风物宜眼,前途无量。
  “明德至善,博学笃行,大地贮潜龙”,均以用典的方法,点出了全校师生的理想追求,以及今天人才济济的盛况。
  “明德至善,博学笃行”为贵州大学校训。“明德至善”,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根本宗旨,首先在于透彻地了解和彰显内在人性固有的道德光明,然后必须转向社会民间作自立立人,即亲近人民并竭尽全力为之服务,最后则要通过个人修身与社会实践,使社会和人都臻于和诣圆满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博学笃行”乃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治学的根本方法,出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必须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笃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前四句“学问思辨”,乃是致知的渐进升华过程;后一句“笃学之”,则指踏实的实践功夫。 只有通过知与行两个方面的不懈努力,才能在人生境界与学问知识上真正有所成就。歌词举二而涵盖五,当视为“学问思辩行”的全面概括。
  “大地贮潜龙”,“潜龙”典出《易经.乾》:“潜龙勿用”,意谓尚在黔省最高学府就学的莘莘学子,虽如潜龙一般专心向学, 有着无以限量的光明前途,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对祖国对人民作出巨大的贡献。如果说“潜龙”取意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大地”则既指黔中大地,又暗喻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全句大意是:黔中大地的贵州大学,为国家民族培养储备了无数的有用人才,他们像“潜龙”一样,既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又有“厚德载物”的品质,必将在不远的将来,为国家民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段“明道济世,见贤思齐,报国为民志气同”。《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肖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青年学子进德修业,要担当道义,热爱祖国,胸怀天下,救助社会,服务人群,在报国为民的共同理想感召下,同心同德,志存高远。在学习过程中,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便要想着向他们看齐;看到缺点比自己多的人,便要时刻注意反省。全句大意是:要勇于追求人生的真谛,发扬光大真理(道),要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肖而内自省。
  最后一段“眺望万千学子,江山处处旭日方东”。意思是登上黔中大地高高耸立的山脉,极目远眺,万千群山逶迤绵延,有似群龙飞舞,宛如无数莘莘学子立地倚天,汇成天地般的磅礴气势,共同奔向无限美好的未来。而一轮红日亦在此时从东方冉冉升起,照耀着祖国山河大地,无论人与自然,都显得更加朝气蓬勃,更加美丽娇娆。 

贵州大学校训
   贵州大学校训-“明德至善,博学笃行”,体现了百年贵大追求真理、崇尚完美并且强调博学和实干,为国家民族不遗余力的精神底蕴。它和60余年前国立贵州大学的创始人张廷休先生确立的国立贵州大学校训“坚毅笃实”有着清晰的传承关系,又结合了时代赋予当今贵州大学的新要求,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起点更高,目标更为远。和老校训相比,虽然只增加了四个字,但内涵更加深厚、对传统文化理解更丰富,可谓“和而不同”。
  校训中的“明德至善”取自《大学》卷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是大学的根本宗旨,首先在于了解和彰显人性固有的内在道德光明,然后必须亲近人民并竭尽全力为之服务,最后则要通过个人修身与社会实践,使社会和人都臻于和谐圆满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这是做人、做学问的理想途径,也是中国文化人精神追求的最高的目标。“博学笃行”见于《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儒家先贤做学问的方法论,它与“明德至善”珠联璧合:“明德至善”提出了终极目标,“博学笃行”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法。这些至理名言两千多年来被推崇倍至,也为近现代中国高等学府所遵崇。所以,贵州大学的校训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新的理解和诠释。这是百年贵大宝贵的精神财富。
  贵州大学将不辱校训,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一路凯歌行进。
贵州大学历史沿革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亲笔题写校名。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停办,在其原址建立贵州农学院,1958年恢复重建贵州大学,同年建立贵州工学院。1997年8月,贵州大学、贵州农学院、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为贵州大学,成为贵州省唯一按“211工程”框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同时也是教育部在西部省(区)重点扶持的大学之一。2004年8月,贵州大学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贵州大学,同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协议共建贵州大学。2005年9月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贵州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虽然校名几经更迭,校址几度变迁,历经沧桑,但百年传承,薪火相继,始终坚持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己任,学校由小到大,由弱渐强,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凝炼了“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以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和孕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 ♀项医宗

百万网站 www.baiwanzhan.Com
上一站:  贵州学习网
当前推荐网站:  贵州大学
下一站: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申明:本资料由百万站会员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资料来源百万站网站知识库:http://www.baiwanzhan.com/site/t90369/.
贵州大学 感谢您的支持!

»如果您觉得'贵州大学'相关资料不全,请点此协作更新!
复制本页网址,与您QQ/MSN上的好友分享,就是您对百万站最大的支持!
踩踩此网站0
支持此网站2
(提示:顶到百万站首页,分享给更多网友!)  
现在有0人对'本站'发表评论 您对贵州大学印象如何(全部留言)?

您的姓名: * 可选项,留空即为匿名发表
评论内容:
剩余字数:  * 按 Ctrl + Enter 发送.
           
温馨提示:评论只需提交一次,请耐心等候审核,方可显示;网站资料由网站主发布,请大家自辩真伪.

教育大学目录影响力网站推荐榜

2023,与百万网友携手打造百万站!
百万站-百万优秀网站的大本营!我们深信:每一个优秀网站的背后都有一个值得我们解读的故事。
合 作 伙 伴